• <xmp id="qqw8i">
  • <samp id="qqw8i"><samp id="qqw8i"></samp></samp>
  • <samp id="qqw8i"><object id="qqw8i"></object></samp>
  • 從文審、定量測試到定性評價, 新版互聯互通測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大力發展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和健康大數據技術?;ヂ摶ネńㄔO作為醫院信息化的首要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國醫院互聯互通建設工作開始于2012年,國家衛計委統計信息中心組建專家團隊編寫互聯互通測評方案及指標。2013-2016年通過四批測評試點工作的開展,我國醫療健康信息標準實施評價技術體系已經建立。2017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互通成熟度測評方案,從測評依據、內容、方法和指標體系等各個方面對測評要求進行了說明;在此基礎上,2020年7月又正式印發了《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案(2020年版)》,加強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協同。

     

     

     

    2021年作為新版測評方案執行的第一年,醫院該如何做好全面、細致的測評準備工作?為此,我們將結合新版測評方案,從專家文審、定量以及定性測試等方面的注意事項進行闡述與分享,以幫助醫院更好把握政策要求,助力醫院互聯互通等級測評。

     

    專家文審——如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進入文審階段,平臺相關的測評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在該測評節點,申報醫院需要提交證明材料并進行文審匯報,評審通常采取專家初審和匯報審核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

    相較于2017版測評方案,2021新版測評方案強化了分級管理機構職責,明確建立定量測試和定性評價兩只專家隊伍。其中,文審專家組由管理機構從定性評價專家庫中選擇專家組建。

     

     

    專家文審

     

    >>>>

    注意事項

     

    首先,專家初審環節。專家會通過技術架構及應用效果等證明材料來初驗平臺建設的標準化情況及成熟度應用情況。此項審核對證明材料文檔的要求非常高,證明材料要有文字描述加上系統截圖;醫院要根據測評指標的每一項要求反復對標,保證各指標項的論點、論據足夠佐證。

     

    其次,匯報審核。整體匯報要注意對標指標、逐條匯報、實事求是等。針對專家的提問,要認真記錄,能夠現場解答的最好由院方人員認真解答;確實有些沒有實現的一定要記錄在案,文審結束后繼續整改。

     

     

    總之,對于專家文審,醫院要有充分準備。如果醫院所提供的證明材料完全無法佐證,評審答辯時又無法解釋材料的客觀真實性,從實際業務角度來講,專家會認為是材料造假,直接判定文審不通過。當然,對于證明不足的指標,專家會定義為弱項作為現場測評的重點查驗項。

     

     

    定量測試——新版測評方案釋放了哪些信號?

     

    專家文審之后,是定量測試的準備。通常在5月份,醫院的定量測試會陸續開展。

    定量指標測試采用“黑盒測試”的方法,即在測試中,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在程序接口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收輸入數據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該測試主要包括數據集、共享文檔標準化情況(對應測評指標2.1和2.2)及互聯互通交互服務、平臺運行性能情況(對應指標3.2和3.3)。

     

     

    數據資源標準化建設情況

     

    數據資源標準化建設分為數據集標準化共享文檔標準化兩部分,總體分值為30分。其中,三級要求達標分數為28分,四級及五級乙等需達到29分,而五級甲等仍要求達到滿分30分。過級達標要求較之前保持不變。

    數據集標準化:測試電子病歷數據的數據類型、表示格式、數據元值及代碼等數據元屬性的標準化程度。

    共享文檔標準化:測試電子病歷共享文檔的文檔結構和文檔內容的標準符合性。

     

    >>>>

    注意事項

     
    測評依據:根據2020版互聯互通測評方案,數據集標準化建設需要依照《WS445-2014 電子病歷基本數據集》等文件標準,包括17個電子病歷基本數據集以及各數據集下的若干子集(共計58個子集),以及另有兩個五甲要求的共享文檔---法定醫學證明及報告、健康體檢;共享文檔標準化則需要依照《WS/T 500-2016 電子病歷共享文檔規范》等文件標準進行建設,共計53個共享文檔。

     

    數據集、共享文檔需具備:

    1)完整性:輸出文檔數量與臨床病歷文檔種類和數量一致;

    2)準確性:凡評審標準有明確要求的字典(特別是ICD-10、ICD-9等),均需將業務字典映射為標準字典后輸出;

    3)真實性:所有數據需真實有效,且除缺省默認之外,全部需要在業務系統中找到真實出處;

    4)覆蓋率:①共享文檔對應業務的應用覆蓋率達100%以上;②每份共享文檔值覆蓋率達95%以上。

     

    由此,在該測評節點中,數據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以及標準性等數據質量問題是關鍵。醫院需仔細閱讀國家下發的測評方案中的標準規范,逐條對標建設、查缺補漏,在源頭上建好應用系統。尤其是要做好數據集口徑的確認、業務改造、臨床使用推廣、數據填充等一系列工作,確保數據質量。

     

     

    互聯互通標準化建設情況

     

    在定量測試中,互聯互通標準化建設情況包括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情況以及平臺運營性能情況兩部分。

     

    首先,3.2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情況主要是測試平臺基本交互服務接口的標準符合性。2020版測評方案有以下幾點變化:

     

    評審內容:2020版測評標準中,需要實現的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數量由38個增加到69個,新增項包括就診卡信息查詢、住院轉科信息查詢等。(四級甲等)

    評審指標:”3.2.8狀態信息交互服務“中去掉了藥敏結果與病理結果狀態服務評審指標。(五級甲等)

    等級要求:預約信息交互服務中,號源服務等級要求由四級甲等調至五級乙等。

     

    其次,3.3平臺運行性能情況目前主要通過查看服務運行的后臺日志,獲取其起止時間的方式進行測試。在2020版互聯互通標準中分值由5分調至0分,不影響最終測評等級,在此不做贅述。

     

    >>>>

    注意事項

     

    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標準符合性即判斷測試對象是否符合醫院信息平臺技術規范和交互規范。需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性:對照平臺運行性能3.3及平臺應用效果,所有基于平臺的交互服務(標準或非標)均需及時響應,小于1s為宜;

    2)真實性:交互服務內容要100%來源于業務,所有值均需在業務系統中找到原始出處;

    3)準確性:無論是出入參格式,還是值域合法性,均需要完全滿足互聯互通測評方案標準要求;

    4)覆蓋率:標準交互服務所涉及的所有業務均需按照標準要求100%接入平臺。

     

    此外,在自動化測試中可能會遇到發送請求消息失敗、XML無法解析、Schema校驗錯誤以及缺少必填內容等問題。由此,在實際定量測試過程中,院方及項目團隊要仔細核對、逐項排查,避免產生上述問題。

     

     

    定性評價——針對四級甲等及以上提出哪些新要求?

     

    據數據統計,2013年~2019年,評級結果為四級甲等的醫療機構占比約86%,四級甲等已成為當前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的目標和期望值。由此,以下內容主要針對2020新版測評方案中“四級甲等及以上等級”的評測內容、指標及要求進行解讀與探討。

     

    定性測試是由測評專家進行人工定性評價,主要依據測評方案中的定性指標,通過文件審查、現場驗證、現場確認和演示答疑等形式對測評對象在實際生產環境中的運行情況進行驗證測評和打分。

    定性評審指標主要包括互聯互通標準化建設中的技術架構(對應指標3.1)、基礎設施建設(對應指標4.0)以及互聯互通應用效果(對應指標5.0)三大部分。

     

     

    技術架構情況

     

    2020版互聯互通在技術架構上提出了新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2信息整合技術:四級甲等要求在總線技術基礎上探索基于微服務架構的環境搭建,實現API網關等環節的系統化管理;

    3.1.3信息資源庫:針對申報四級的醫院,強調獨立臨床信息數據庫即CDR數據時效性;其中,四級甲等要求數據傳輸時間<T+1;

    3.1.4統一身份認證及門戶服務,分值由1.7分降為1.5分,小幅下降;(五級乙等)

    3.1.5平臺功能,新增數據脫敏配置管理、交互服務訂閱管理功能;其中,數據脫敏配置管理是四級甲等硬性評審要求。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該部分總分值由15分調至18分,比重小幅上升。

     

    4.1.2存儲設備:醫院信息平臺存儲是否具有連續數據保護(CDP)能力,分值由0.04分調至0.5分,大幅上調。(五級甲等)

    4.1.3網絡設備:五級甲等要求具有物聯網與5G部署接入能力;醫院數據中心無線網絡設備調整為無線網絡控制器、無線終端設備、無限認證和安全保障機制三大部分,等級由五級乙等調至四級甲等。

    4.2.3網絡安全:惡意代碼防范能力要求提高,四級甲等要求具有網絡流量惡意代碼防范措施及新型和未知威脅發現能力。

    4.3.2應用安全:醫院應用系統安全防護能力要求提高,四級甲等要求定期對應用系統進行安全檢查與應急演練。

    4.4.1臨床服務系統建設情況:臨床服務系統建設由22個增至33個,其中四級甲等≥22個,五級乙等≥26個,五級甲等≥30個。

    4.4.2醫療管理系統建設情況:醫療管理系統建設由12個增至24個,其中四級甲等≥14個,五級乙等≥18個,五級甲等≥20個。

    4.4.3運營管理系統建設情況:運營管理系統建設由7個增至15個,其中四級甲等≥8個,五級乙等≥12個,五級甲等≥14個。

     
    >>>>

    注意事項

    在新的測評方案中,對信息安全的建設又做了進一步的加強要求。尤其是明確規定了參加測評時,醫院核心業務系統(含平臺)要完成等級保護三級的定級備案與測評工作,三級等保的證書(有效期內)也需要在互聯互通測評的文審階段進行提交。當然,醫院還要注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術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的要求,譬如,“專業機房”的評審要求必須提供有效的機房檢測報告等相關證明等,準確把握互聯互通信息安全建設要點。此外,醫院在互聯互通建設中,建議四級甲等系統數量比標準要求多2-3個為宜。

     

     

    互聯互通應用效果

     

    應用建設情況及利用情況

     

    5.1.1公眾服務應用系統建設情況及利用情況:實現的公眾服務類型調整為患者自主終端、患者線上服務、患者線上支付;其中,四級甲等≥2且滿足應用要求,五級乙等≥3且滿足應用要求。(實際應用達到門診量的50%為滿足應用要求)

     

    5.1.2醫療服務應用系統建設情況及利用情況:

    5.1.2.1實現的醫療服務應用,新增CDR瀏覽器、基于數據中心的BI系統;其中,四級甲等≥3且滿足應用要求,五級乙等≥4且滿足應用要求。第一項實際應用達到臨床和醫技應用環境全支持,并達到門診量的30%為滿足應用要求;第二項實際應用需要數據證明為非個案應用。

    5.1.2.2提供醫院運行、醫療質量與安全監測指標,新增DRGs ;且四級甲等≥4,四級甲等及以上要求基于醫院信息平臺實現;

    5.1.2.8基于大數據的決策分析方面提供臨床決策支持,調整為臨床用藥預警、診療效果預警、VTE 預警、傳染病預警、血糖預警、急性腎損傷預警、慢性阻塞性肺疾?。–OPD)預警以及其它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的病種預警等;其中,五級乙等≥3,五級甲等≥6。

     

    5.1.3衛生管理應用系統建設情況及利用情況:

    5.1.3.1在門診動態管理方面提供輔助決策支持,新增門診患者平均預約診療率、預約患者就診等候時長,要求四級甲等≥4;

    5.1.3.2在工作負荷管理方面提供輔助決策支持,新增醫生日均住院工作負擔(如平均每位醫師每日擔負的住院床日數),要求四級甲等≥3;

    5.1.3.3在患者負擔管理方面提供輔助決策支持,新增門診次均藥費、住院均藥費,要求四級甲等≥6;

    5.1.3.4在工作效率管理方面提供輔助決策支持,要求四級甲等≥4。

     

    新增”5.1.4新技術應用情況“:

    5.1.4.1大數據技術應用情況,分值0.1分,包括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數據建模、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數據搜索等;其中,要求五級乙等≥3,五級甲等≥5。

    5.1.4.2其他新技術應用情況,分值0.1分,包括5G、影像 AI、語音識別、視覺識別、區塊鏈、物聯網、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其中,要求五級乙等≥3,五級甲等≥5。

     

    >>>>

    注意事項

     

    互聯互通應用效果,是國家互聯互通標準化測評重點考察的項目。由上文可以看出,新版測評方案更加注重互聯互通的實際應用效果。由此,醫院在互聯互通建設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該部分等級要求中明確了“滿足應用要求”的指標,醫院對照具體要求滿足相應的覆蓋率;

    第二,該部分患者自助終端、患者線上服務等多項評審指標需基于醫院信息平臺實現;

    第三,新標準要求申報四級甲等、五級乙等的醫院必須建成具備一定數量功能的互聯網醫院;注意,雖然標準不要求一定基于平臺,但建議涉及到標準交互服務的業務部分,針對性接入平臺;

    第四,所有種類指標,需采用基于平臺的數據分析系統實現,普通報表或各類業務系統單獨具備的指標統計不能滿足標準要求。

    此外,申報高等級的醫院要注意把握新版方案在業務閉環、臨床知識庫、臨床輔助決策支持、基于大數據的決策分析、基于大數據的臨床科研應用與人工智能等方面要求。

     

     

    平臺聯通業務范圍

     

    5.2.1基于平臺的內部聯通業務

    5.2.1.1接入平臺的臨床服務系統的接入情況,接入的系統由22個增至33個,其中四級甲等≥15 個,五級乙等≥26 個,五級甲等≥30 個。

    5.2.1.2接入平臺的醫療管理系統的接入情況,接入的系統由12個增至24個,其中四級甲等≥10個,五級乙等≥18個,五級甲等≥20個。 

    5.2.1.3接入醫院信息平臺的運營管理系統的接入情況,接入的系統由7個增至15個,其中四級甲等≥6個,五級乙等≥10個,五級甲等≥14個。

     

    5.2.2基于平臺的外部聯通業務

    5.2.2.1醫院信息平臺是否接入上級信息平臺,與上級已聯通的業務由4個增至8個,其中五級乙等≥5 個,五級甲等≥8 個。

    5.2.2.5平臺是否接入外部機構,已聯通的外部機構由7個增至11個,其中四級甲等≥5個,五級乙等≥7個,五級甲等≥9個。

     

    >>>>

    注意事項

     

    對于接入平臺的業務系統,其相關交互服務的日志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需要在平臺上完整、及時的顯示;二是要支持圍繞患者、醫囑或處方等條件的精準查詢,同時可查看詳細的日志內容;此外,日志時間和內容等也要符合業務邏輯性。

     

     

       

     

    醫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標準化測評是對醫院信息化水平的監督和評價,是推動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有力抓手。醫院應以此為契機,加快部署信息集成平臺,為醫院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基礎性支撐,從而實現醫療信息資源整合與利用,高質量通過互聯互通測評,全面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2021年6月15日 09:43
    ?瀏覽量:0
    首頁    公司新聞    從文審、定量測試到定性評價, 新版互聯互通測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日韩激情无码一级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