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發現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的顯著差異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爆發以來,因病毒傳染源力強、又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截止2020年2月29日24時,我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確診病例79824例、累計死亡病例2870例,現在疑似851例,尚在醫學觀察的51856例,港澳臺地區累計通報確診病例144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7000例,且部分國家呈快速上升趨勢。
全球疫情形勢嚴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于2月28日在日內瓦宣布,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 。但是,現有檢測方式存在缺陷,如果嚴格按照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判斷,因核酸檢測陽性率低,2月5日,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確認了這種情況:“對真是這個病的病人,只有30%~50%的陽性率。通過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的。核酸沒有發現,但是實際上是的。”,存在大量的假陰性,延誤治療。而且咽拭子取樣過程對于醫護而言增加暴露風險;如果放寬標準,用CT陽性診斷可能又會提高假陽性率,因為各類病毒性肺炎在CT結果上的表現并無顯著差異。
疫情發展至今,流行病學調查難度不斷增加,尤其在非疫源地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隨著返工人員的大量到來和各地門診的正常開放(近一周來,全市發熱門診總量2萬人次,發現疑似新冠肺炎病例145例),如何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抬頭,我們急需尋找更多、更有效方法來進一步提高新冠肺炎診斷的準確率。
2020年2月3日,國內醫療大數據公司柯林布瑞聯合創始人兼總體設計師秦曉宏先生作為研究發起人,聯合柯林布瑞公司大數據團隊、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夏陽教授、邵卓醫生、王志勇主任等、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段光榮副院長、李軼男主任、溫州醫科大學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戴元榮主任、李建宏主任,共同組成“大數據、戰疫情”緊急研究團隊,快速確定了以鑒別新冠肺炎與非新冠毒性肺炎為研究方向,通過對75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與以往90例非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脫敏處理,把流行病學數據、診斷數據、檢驗數據、影像報告數據、生命體征數據、電子病歷數據等進行清洗整合,對臨床數據的術語進行統一化處理,對缺失值、低樣本量、離異值的數據進行剔除,通過Mann Whitney U Test(曼-惠特尼U檢驗)等方法,在柯林布瑞基于大數據的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對照研究平臺上,對照研究兩者在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結果、肺部影像學、合并基礎疾病、藥物治療及臨床轉歸等方面的差異。
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究團隊經過三個星期加班加點的研究工作,在全球首次發現了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在臨床檢驗結果上有顯著性差異的特征數據,尤其是粒淋比(NLR)即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絕對值的比值,發現了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兩者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如下圖:
如上圖,通過觀察對比兩類患者的粒淋比(NLR)指標,我們可以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該指標的平均值較非新冠肺炎患者小42%,中位數較非新冠肺炎患者小64%,最大值僅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44%,整體顯著偏小且更為集中。
該研究成果,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快速鑒別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用最常規的醫學檢驗方法即可實現準確的鑒別診斷。大大提高了臨床醫生的診斷率,同時讓臨床醫生在第一時間發現感染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幅度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感染發生率。為我國乃至全球打贏新冠肺炎這場疫情戰提供了一把利劍!
除了對臨床檢驗數據對照研究外,目前,該研究團隊還在繼續開展對發熱、干咳、腹瀉等各類臨床臨床癥狀進行對照分析;開展對患者是否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合并的基礎疾病進行分析,并進一步研究對于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兩者的基礎疾病分別與預后的關系;開展對新冠肺炎與非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發病時間、收住時間、轉ICU時間、出院時間等各時間節點進行對照分析,研究兩者的疾病演變差異等。
近期,研究團隊將在醫學雜志上發表詳細的研究成果。我們相信,在臨床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沒有攻不破的難題,沒有滅不掉的病毒,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